七大巨头的逆势增长神线 年上半年,在全球经济发展形势复杂多变、消费市场持续分化的大背景下,福建服饰行业却如一匹黑马,跑出了令人瞩目的加速度。安踏、特步、361 度、九牧王、七匹狼、利郎、欣贺股份这七大福建服饰巨头,集体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成为行业寒冬中的一抹暖阳。
安踏集团作为福建运动品牌的领军者,以其卓越的市场表现和战略布局,再次展现了强大的品牌实力。上半年营收突破 300 亿元大关,同比增长 15%,连续 4 年稳居中国运动品牌市场第一的宝座,这一成绩不仅超越了众多国内竞争对手,甚至在全球运动品牌市场中也占据了一席之地。安踏的成功,得益于其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多元化的品牌战略。通过不断拓展产品线,涵盖专业运动、时尚运动、户外运动等多个领域,安踏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运动市场的领先地位。
传统男装领域,九牧王和欣贺股份的表现同样令人惊艳。九牧王上半年净利润暴涨 230%,达到 3.5 亿元,欣贺股份净利润增长 210%,达到 2.8 亿元。这两家企业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产品创新,成功抓住了消费升级的机遇,实现了业绩的迅速增加。九牧王专注于男士商务休闲装,以高品质的面料和精湛的工艺,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欣贺股份则凭借其时尚的设计和独特的品牌文化,在女装市场中脱颖而出。
七大福建服饰巨头的总营收超过 800 亿元,净利润总和近 90 亿元,在国内服饰行业整体承压的情况下,逆势增长,成为行业发展的中流砥柱。这一些企业的成功,不仅为福建服饰行业树立了榜样,也为整个中国服饰产业的发展注入了信心和动力。它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只要坚守品质、勇于创新,就能在困境中实现突破,创造出令人瞩目的业绩。
从行业总的来看,福建纺织服装产业在过去几年中延续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2024 年 1 - 9 月,全省纺织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5.3%,高于全国中等水准 2.1 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国各省市中名列前茅。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福建纺织服装产业多年来的积累和发展,以及政府和企业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的持续投入。
回顾 2023 年,福建纺织服装产业的营收达到了 6400 亿元,位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广东和浙江,充分彰显了其在全国纺织服装行业中的主体地位。福建的纺织服装产业规模庞大,涵盖了从上游的化纤、纺纱、织造,到中游的染整,再到下游的服装、制鞋及产业用纺织品等完整的产业链条,形成了 “规模大、链条全、龙头强” 的显著优势。据统计,国内近一半的锦纶、四分之一的服装、五分之一的纱线产自福建,产业集群效应显著。
产业集群方面,福建形成了以泉州为核心,福州、莆田、厦门等城市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泉州作为福建纺织服装产业的核心区域,拥有安踏、特步、七匹狼、九牧王等众多知名品牌和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这一些企业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逐步提升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福州长乐的化纤纺织产业集群以其强大的化纤生产能力和完整的产业链配套,成为全国重要的化纤纺织生产基地;莆田的鞋业产业集群以其精湛的制鞋工艺和丰富的产品品种类型,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厦门则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开放的市场环境,成为了福建纺织服装产业的重要外贸窗口和品牌孵化地。这些产业集群的形成,不仅促进了福建纺织服装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也为公司可以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和创新环境。
福建服饰企业的迅猛发展并非偶然,而是在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引领、全产业链协同、创新驱动以及政策护航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强大的发展合力,推动着闽派服饰从区域走向全国,乃至迈向世界舞台。
福建服饰行业的发展进程中,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它们不仅在国内市场占了重要地位,更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逐步从区域品牌成长为国际市场的有力竞争者。
安踏作为福建运动品牌的领军企业,以 “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 为战略核心,不断在国际市场上开疆拓土。通过收购芬兰高端户外运动品牌亚玛芬体育,安踏将旗下品牌拓展至专业运动、时尚运动、户外运动等多个领域,构建起了多元化的品牌矩阵。亚玛芬体育旗下拥有众多知名品牌,如始祖鸟、萨洛蒙等,这些品牌在全球户外运动市场中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安踏通过整合资源,将这些品牌的先进技术和设计理念引入中国市场,同时借助自身强大的销售渠道和品牌运营能力,推动这些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的销售增长。
特步则深耕跑步赛道,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品牌战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特步剥离了部分低效品牌,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业务,使得净利润连续两年创新高。特步旗下的索康尼品牌,在专业跑圈中表现出色,穿着率超过 30%。索康尼以其卓越的缓震技术和舒适的穿着体验,深受专业跑者的喜爱。特步通过与索康尼的深度合作,不仅提升了自身在专业跑步领域的技术实力,还借助索康尼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拓展了高端市场份额。
361 度通过签约 NBA 球星、布局海外电商等举措,加速了国际化进程。361 度与多位 NBA 球星达成合作,如阿隆・戈登、朱・霍勒迪等,借助球星的影响力提升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同时,361 度积极拓展海外电商渠道,在东南亚、欧洲、美洲等地区设立了多个海外仓,实现了快速配送和本地化服务。这些举措使得 361 度的跨境电商销售额同比激增 94%,国际化版图不断扩张。
传统男装领域,九牧王聚焦 “全球裤王” 定位,加大研发投入,同比增长 35%,推出了空气悬浮裤等科技新品。这些新品采用了先进的面料和工艺,具有透气、舒适、抗皱等多种功能,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男装的需求。七匹狼和利郎则通过年轻化设计和数字化营销,成功逆势提升毛利率。七匹狼推出了一系列潮流款式,融入了当下流行的元素和设计理念,吸引了年轻消费者的关注;利郎则通过与知名设计师合作,打造出具有时尚感和品质感的男装系列。同时,七匹狼和利郎积极利用数字化平台,开展线上营销活动,提升品牌曝光度和市场份额。
欣贺股份旗下的高端女装品牌凭借精准的市场定位,净利润增幅领跑行业。欣贺股份深入研究高端女性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独特设计和高品质面料的女装产品。这些产品在设计上注重细节和品质感,融合了时尚元素和经典风格,满足了高端女性对时尚和品质的追求。同时,欣贺股份通过建立完善的销售渠道和客户服务体系,提升了品牌的美誉度和忠诚度。
福建服饰产业的另一个显著优势在于其完善的全产业链布局和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这使得福建从传统的 “制造重镇” 逐步转变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 “产业生态”。
福建形成了一条纵向贯通的完整产业链,从前端的化工原料,到上游的化纤制造,再到中端的纺纱织染,以及下游的鞋服产品,乃至配套的纺织机械,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在化工原料领域,恒申、永荣等锦纶巨头在行业内占据主体地位。恒申集团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成功攻克了己内酰胺生产的关键技术,实现了从原料到成品的全产业链布局。在化纤制造环节,福建的企业不断提升技术水平,生产出高品质的化纤产品,为下游的纺织服装产业提供了优质的原材料。在纺纱织染领域,尤溪、长乐等地形成了产业集群,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能够生产出各种不同规格和品质的纱线和面料。晋江的运动鞋、石狮的男装等下游产品更是以其高品质和丰富的款式,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
晋江的运动鞋服产业集群、石狮的男装产业集群、长乐的化纤产业集群等 8 个超百亿产业集群,集聚了 3000 余家规上企业,实现了研发、生产、销售、物流全环节的集约化发展。以尤溪县为例,当地的纺纱织造染整制革产业链完整,各环节之间紧密协作,形成了高效的产业协同效应。2024 年,尤溪县举办的 “四链” 融合对接会签约金额达 9.47 亿元,进一步加强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由于产业配套完善,尤溪县的产业配套成本较全国平均水平低 15% - 20%,这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更大的成本优势。
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福建服饰企业深刻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积极推动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以及材料创新,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方面,安踏建成了全球首条运动鞋服智能工厂,通过引入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信息化系统,实现了生产流程的智能化管理,生产效率提升了 40%。在智能工厂中,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代替了大量的人工操作,实现了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到产品包装的全流程自动化。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企业能够实时监控生产过程,及时调整生产参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特步引入了 AI 设计系统,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产品设计和开发,新品研发周期缩短至 30 天。AI 设计系统能够根据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快速生成设计方案,为设计师提供灵感和参考,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和创新能力。全省超过 60% 的规上企业开展了智能化改造,工业机器人密度达 200 台 / 万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材料创新与绿色制造方面,恒申集团研发的抗菌锦纶、永荣锦江的再生涤纶等功能性材料广泛应用于高端服饰。这些功能性材料具有抗菌、透气、耐磨、环保等多种特性,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服装的需求。恒申集团的抗菌锦纶采用了特殊的抗菌技术,能够有效抑制细菌的滋生,保持服装的清洁和卫生;永荣锦江的再生涤纶则是利用废旧塑料瓶等回收材料生产而成,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全省纺织企业积极推动绿色制造,单位产品能耗较 2020 年下降 12%,60 余家企业通过国家绿色工厂认证,绿色制造技术覆盖了化纤、印染、成衣全流程。这些企业通过采用环保型原材料、优化生产工艺、加强能源管理等措施,实现了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
政策的支持和人才的培养是福建服饰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福建省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同时积极推动技能竞赛和产学研协同,培育了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福建省出台了《纺织鞋服产业 “十五五” 高质量发展规划》,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设立 50 亿元产业基金,重点支持数字化转型、新材料研发等领域,为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市场监管部门推动制定 131 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其中《中式立领男装》国家标准助力柒牌等企业提升国际话语权。这些标准的制定,不仅规范了行业生产,提高了产品质量,还提升了福建服饰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连续举办 5 届的福建省纺织工职业技能竞赛,累计培育技能人才超 5000 人。竞赛通过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对参赛选手的专业技能进行全面考核,激发了广大纺织工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联合天津工业大学、东华大学等设立 12 个产业研究院,近三年解决技术难题 1600 余项,推动了 “产学研用” 深度融合。这些产业研究院依托高校的科研力量和人才优势,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为企业解决了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提升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尽管福建服饰企业在上半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些挑战不仅来自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高端化转型的压力,还包括成本压力与环保约束的趋紧。
全球经济放缓导致外需疲软,这给福建服饰企业的出口业务带来了巨大压力。2024 年,福建纺织服装出口额达到 219.1 亿美元,虽然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国际市场上,却面临着来自越南、孟加拉等国的激烈低价竞争。这些国家凭借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在中低端服饰市场上占据了一定的份额,导致部分中低端订单出现转移。一些原本在福建生产的服装订单,因为成本原因被转移到了越南等国家,这对福建服饰企业的出口业务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美国、欧盟等主要经济体频繁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这也给福建服饰企业的出口带来了诸多不便。2025 年上半年,涉及福建服饰的反倾销调查同比增加 30%,出口成本上升 10% - 15%。这些贸易壁垒的设置,使得福建服饰企业在出口过程中需要满足更高的技术标准和环保要求,增加了企业的检测费用、认证费用等成本,降低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高端运动服饰领域,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仍占据着中国市场 40% 的份额,福建品牌在材料研发、设计创意、品牌溢价能力上仍有较大差距。耐克和阿迪达斯拥有先进的材料研发技术和强大的设计团队,能够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和高性能的产品,同时通过品牌营销和市场推广,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获得较高的品牌溢价。相比之下,福建品牌在这些方面还存在不足,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设计水平有待提高,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相对较小。
传统男装面临快时尚品牌的冲击,部分企业库存周转天数超过 90 天,数字化供应链建设亟待提速。快时尚品牌以其快速的产品更新速度、时尚的设计和较低的价格,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而传统男装企业在产品更新速度和时尚感方面相对滞后,导致市场份额被快时尚品牌抢占。部分传统男装企业的库存管理和供应链协同效率低下,库存周转天数过长,占用了大量资金,影响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因此,加快数字化供应链建设,提高库存管理和供应链协同效率,是传统男装企业应对快时尚品牌冲击的关键。
棉花、化纤等原材料价格波动频繁,给福建服饰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带来了很大困难。2024 年上半年,聚酯切片价格上涨 25%,用工成本同比增加 8%。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得企业的采购成本大幅增加,如果企业不能及时将成本转嫁到产品价格上,就会导致利润空间被压缩。用工成本的上升也增加了企业的人力成本支出,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随着环保政策的持续收紧,印染企业的治污成本提升 20%,部分中小企业面临淘汰压力。印染行业是纺织服装产业中的高污染环节,环保政策的加强对印染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印染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环保设备的购置、升级和运行维护,以满足环保排放标准。这使得印染企业的治污成本大幅增加,对于一些规模较小、资金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来说,难以承受如此高昂的治污成本,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福建服饰产业正蓄势待发,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面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福建服饰企业将以创新为驱动,以绿色为底色,以品牌为引领,积极拓展市场空间,不断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努力书写福建服饰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和智能化已成为福建服饰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福建服饰企业将加速 5G、AI、工业互联网等先进的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终端零售等全产业链环节的深度应用,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
研发设计环节,借助 AI 设计系统,设计师能够快速生成多样化的设计方案,大幅缩短新品研发周期,提升产品的时尚感和创新性。安踏利用 AI 技术对消费者的时尚偏好、运动需求等数据进行分析,为设计师提供精准的设计灵感,使产品更贴合市场需求。特步的 AI 设计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的运动场景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生成独特的设计方案,满足消费者对运动装备的多元化需求。
生产制造环节,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生产流程的智能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安踏建成的全球首条运动鞋服智能工厂,采用自动化裁剪、缝纫、包装等设备,实现了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生产效率提升了 40%。361 度的智能工厂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及时调整生产工艺,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终端零售环节,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偏好,实现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七匹狼通过对线上线下销售数据的分析,了解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和需求,为消费者推送个性化的产品推荐和促销信息,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利郎则利用智能试衣镜等设备,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购物体验,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乐趣。
福建省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到 2025 年,实现规上企业智能化改造全覆盖,打造 10 个国家级智能工厂 / 车间。通过这些举措,福建服饰产业将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华丽转身,构建起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新质生产力。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绿色低碳已成为福建服饰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福建服饰企业将积极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加强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推动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
材料创新方面,加大对环保型、功能性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力度,如再生纤维材料、生物基纤维材料等。恒申集团研发的抗菌锦纶、永荣锦江的再生涤纶等功能性材料已广泛应用于高端服饰,这些材料不仅具有优异的性能,还具有环保、可降解等特点,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福建服饰企业还将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研发新型环保材料,推动材料创新和技术升级。
生产环节,推广节水节能技术,优化生产工艺,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印染企业将采用无水印染、低能耗染整等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和废水的排放。纺织企业将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品的能耗。全省纺织行业制定了明确的节能减排目标,到 2025 年,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 15%,绿色产品认证企业超 200 家,成为全国绿色纺织示范基地。
福建服饰企业还将加强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建立完善的回收体系,推动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与社区、企业合作,设立废旧纺织品回收点,鼓励消费者将废旧衣物进行回收。回收的废旧纺织品将经过分类、处理后,重新投入生产,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福建服饰产业走向世界的关键。福建服饰企业将支持龙头企业收购国际高端品牌、布局海外市场,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服饰品牌,提升福建服饰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安踏通过收购芬兰高端户外运动品牌亚玛芬体育,旗下拥有了始祖鸟、萨洛蒙等众多国际知名品牌,进一步拓展了高端市场份额。亚玛芬体育的先进技术和设计理念,为安踏的产品创新和品牌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特步则通过与国际知名设计师合作,推出具有国际水准的产品系列,提升品牌的时尚感和国际化形象。
依托 “一带一路” 倡议,福建服饰企业将加快在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的布局,建设海外仓 20 个以上,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海外仓集团(泉州)有限公司打造的泉州 - 俄罗斯物流专线,为泉州企业开拓俄罗斯市场提供了有力的物流支撑,实现了 “门到门” 服务和福建多地集货,运输网络覆盖俄罗斯所有城市。福建服饰企业还将积极拓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福建省制定了明确的品牌发展目标,到 2025 年,培育 3 - 5 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服饰品牌,出口额突破 300 亿美元。通过品牌高端化与全球化战略的实施,福建服饰产业将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实现从 “福建制造” 到 “福建创造” 的跨越。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场景化和细分赛道已成为福建服饰产业发展的新方向。福建服饰企业将深入挖掘消费者需求,针对不同的运动场景和消费群体,开发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运动品牌将深耕跑步、篮球、户外等细分场景,开发儿童运动、专业护具等新品类。特步儿童通过与清华大学、上海体育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打造儿童成长数据库,研发出适配中国儿童脚型的运动鞋,并根据不同年龄段的需求,推出针对性的产品系列。安踏儿童不断引入高科技元素,为儿童设计出最适合他们身体发育特点的专业运动装备,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运动需求。
传统服饰企业将瞄准商务休闲、国潮文创等赛道,通过跨界联名、设计师合作等方式,推出具有创新性和个性化的产品。七匹狼与知名设计师合作,推出具有时尚感和品质感的男装系列,满足年轻花了钱的人时尚和品质的追求。利郎通过与国潮品牌联名,推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服装产品,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通过场景化与细分赛道的开拓,福建服饰企业将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提高市场份额,预计到 2025 年,细分市场规模占比提升至 40%。这将为福建服饰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下一篇:重庆欧耐实喷涂机械有限公司
七大巨头的逆势增长神线 年上半年,在全球经济发展形势复杂多变、消费市场持续分化的大背景下,福建服饰行业却如一匹黑马,跑出了令人瞩目的加速度。安踏、特步、361 度、九牧王、七匹狼、利郎、欣贺股份这七大福建服饰巨头,集体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成为行业寒冬中的一抹暖阳。
安踏集团作为福建运动品牌的领军者,以其卓越的市场表现和战略布局,再次展现了强大的品牌实力。上半年营收突破 300 亿元大关,同比增长 15%,连续 4 年稳居中国运动品牌市场第一的宝座,这一成绩不仅超越了众多国内竞争对手,甚至在全球运动品牌市场中也占据了一席之地。安踏的成功,得益于其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多元化的品牌战略。通过不断拓展产品线,涵盖专业运动、时尚运动、户外运动等多个领域,安踏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运动市场的领先地位。
传统男装领域,九牧王和欣贺股份的表现同样令人惊艳。九牧王上半年净利润暴涨 230%,达到 3.5 亿元,欣贺股份净利润增长 210%,达到 2.8 亿元。这两家企业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产品创新,成功抓住了消费升级的机遇,实现了业绩的迅速增加。九牧王专注于男士商务休闲装,以高品质的面料和精湛的工艺,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欣贺股份则凭借其时尚的设计和独特的品牌文化,在女装市场中脱颖而出。
七大福建服饰巨头的总营收超过 800 亿元,净利润总和近 90 亿元,在国内服饰行业整体承压的情况下,逆势增长,成为行业发展的中流砥柱。这一些企业的成功,不仅为福建服饰行业树立了榜样,也为整个中国服饰产业的发展注入了信心和动力。它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只要坚守品质、勇于创新,就能在困境中实现突破,创造出令人瞩目的业绩。
从行业总的来看,福建纺织服装产业在过去几年中延续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2024 年 1 - 9 月,全省纺织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5.3%,高于全国中等水准 2.1 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国各省市中名列前茅。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福建纺织服装产业多年来的积累和发展,以及政府和企业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的持续投入。
回顾 2023 年,福建纺织服装产业的营收达到了 6400 亿元,位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广东和浙江,充分彰显了其在全国纺织服装行业中的主体地位。福建的纺织服装产业规模庞大,涵盖了从上游的化纤、纺纱、织造,到中游的染整,再到下游的服装、制鞋及产业用纺织品等完整的产业链条,形成了 “规模大、链条全、龙头强” 的显著优势。据统计,国内近一半的锦纶、四分之一的服装、五分之一的纱线产自福建,产业集群效应显著。
产业集群方面,福建形成了以泉州为核心,福州、莆田、厦门等城市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泉州作为福建纺织服装产业的核心区域,拥有安踏、特步、七匹狼、九牧王等众多知名品牌和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这一些企业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逐步提升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福州长乐的化纤纺织产业集群以其强大的化纤生产能力和完整的产业链配套,成为全国重要的化纤纺织生产基地;莆田的鞋业产业集群以其精湛的制鞋工艺和丰富的产品品种类型,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厦门则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开放的市场环境,成为了福建纺织服装产业的重要外贸窗口和品牌孵化地。这些产业集群的形成,不仅促进了福建纺织服装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也为公司可以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和创新环境。
福建服饰企业的迅猛发展并非偶然,而是在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引领、全产业链协同、创新驱动以及政策护航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强大的发展合力,推动着闽派服饰从区域走向全国,乃至迈向世界舞台。
福建服饰行业的发展进程中,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它们不仅在国内市场占了重要地位,更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逐步从区域品牌成长为国际市场的有力竞争者。
安踏作为福建运动品牌的领军企业,以 “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 为战略核心,不断在国际市场上开疆拓土。通过收购芬兰高端户外运动品牌亚玛芬体育,安踏将旗下品牌拓展至专业运动、时尚运动、户外运动等多个领域,构建起了多元化的品牌矩阵。亚玛芬体育旗下拥有众多知名品牌,如始祖鸟、萨洛蒙等,这些品牌在全球户外运动市场中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安踏通过整合资源,将这些品牌的先进技术和设计理念引入中国市场,同时借助自身强大的销售渠道和品牌运营能力,推动这些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的销售增长。
特步则深耕跑步赛道,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品牌战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特步剥离了部分低效品牌,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业务,使得净利润连续两年创新高。特步旗下的索康尼品牌,在专业跑圈中表现出色,穿着率超过 30%。索康尼以其卓越的缓震技术和舒适的穿着体验,深受专业跑者的喜爱。特步通过与索康尼的深度合作,不仅提升了自身在专业跑步领域的技术实力,还借助索康尼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拓展了高端市场份额。
361 度通过签约 NBA 球星、布局海外电商等举措,加速了国际化进程。361 度与多位 NBA 球星达成合作,如阿隆・戈登、朱・霍勒迪等,借助球星的影响力提升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同时,361 度积极拓展海外电商渠道,在东南亚、欧洲、美洲等地区设立了多个海外仓,实现了快速配送和本地化服务。这些举措使得 361 度的跨境电商销售额同比激增 94%,国际化版图不断扩张。
传统男装领域,九牧王聚焦 “全球裤王” 定位,加大研发投入,同比增长 35%,推出了空气悬浮裤等科技新品。这些新品采用了先进的面料和工艺,具有透气、舒适、抗皱等多种功能,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男装的需求。七匹狼和利郎则通过年轻化设计和数字化营销,成功逆势提升毛利率。七匹狼推出了一系列潮流款式,融入了当下流行的元素和设计理念,吸引了年轻消费者的关注;利郎则通过与知名设计师合作,打造出具有时尚感和品质感的男装系列。同时,七匹狼和利郎积极利用数字化平台,开展线上营销活动,提升品牌曝光度和市场份额。
欣贺股份旗下的高端女装品牌凭借精准的市场定位,净利润增幅领跑行业。欣贺股份深入研究高端女性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独特设计和高品质面料的女装产品。这些产品在设计上注重细节和品质感,融合了时尚元素和经典风格,满足了高端女性对时尚和品质的追求。同时,欣贺股份通过建立完善的销售渠道和客户服务体系,提升了品牌的美誉度和忠诚度。
福建服饰产业的另一个显著优势在于其完善的全产业链布局和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这使得福建从传统的 “制造重镇” 逐步转变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 “产业生态”。
福建形成了一条纵向贯通的完整产业链,从前端的化工原料,到上游的化纤制造,再到中端的纺纱织染,以及下游的鞋服产品,乃至配套的纺织机械,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在化工原料领域,恒申、永荣等锦纶巨头在行业内占据主体地位。恒申集团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成功攻克了己内酰胺生产的关键技术,实现了从原料到成品的全产业链布局。在化纤制造环节,福建的企业不断提升技术水平,生产出高品质的化纤产品,为下游的纺织服装产业提供了优质的原材料。在纺纱织染领域,尤溪、长乐等地形成了产业集群,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能够生产出各种不同规格和品质的纱线和面料。晋江的运动鞋、石狮的男装等下游产品更是以其高品质和丰富的款式,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
晋江的运动鞋服产业集群、石狮的男装产业集群、长乐的化纤产业集群等 8 个超百亿产业集群,集聚了 3000 余家规上企业,实现了研发、生产、销售、物流全环节的集约化发展。以尤溪县为例,当地的纺纱织造染整制革产业链完整,各环节之间紧密协作,形成了高效的产业协同效应。2024 年,尤溪县举办的 “四链” 融合对接会签约金额达 9.47 亿元,进一步加强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由于产业配套完善,尤溪县的产业配套成本较全国平均水平低 15% - 20%,这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更大的成本优势。
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福建服饰企业深刻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积极推动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以及材料创新,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方面,安踏建成了全球首条运动鞋服智能工厂,通过引入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信息化系统,实现了生产流程的智能化管理,生产效率提升了 40%。在智能工厂中,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代替了大量的人工操作,实现了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到产品包装的全流程自动化。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企业能够实时监控生产过程,及时调整生产参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特步引入了 AI 设计系统,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产品设计和开发,新品研发周期缩短至 30 天。AI 设计系统能够根据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快速生成设计方案,为设计师提供灵感和参考,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和创新能力。全省超过 60% 的规上企业开展了智能化改造,工业机器人密度达 200 台 / 万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材料创新与绿色制造方面,恒申集团研发的抗菌锦纶、永荣锦江的再生涤纶等功能性材料广泛应用于高端服饰。这些功能性材料具有抗菌、透气、耐磨、环保等多种特性,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服装的需求。恒申集团的抗菌锦纶采用了特殊的抗菌技术,能够有效抑制细菌的滋生,保持服装的清洁和卫生;永荣锦江的再生涤纶则是利用废旧塑料瓶等回收材料生产而成,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全省纺织企业积极推动绿色制造,单位产品能耗较 2020 年下降 12%,60 余家企业通过国家绿色工厂认证,绿色制造技术覆盖了化纤、印染、成衣全流程。这些企业通过采用环保型原材料、优化生产工艺、加强能源管理等措施,实现了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
政策的支持和人才的培养是福建服饰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福建省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同时积极推动技能竞赛和产学研协同,培育了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福建省出台了《纺织鞋服产业 “十五五” 高质量发展规划》,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设立 50 亿元产业基金,重点支持数字化转型、新材料研发等领域,为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市场监管部门推动制定 131 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其中《中式立领男装》国家标准助力柒牌等企业提升国际话语权。这些标准的制定,不仅规范了行业生产,提高了产品质量,还提升了福建服饰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连续举办 5 届的福建省纺织工职业技能竞赛,累计培育技能人才超 5000 人。竞赛通过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对参赛选手的专业技能进行全面考核,激发了广大纺织工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联合天津工业大学、东华大学等设立 12 个产业研究院,近三年解决技术难题 1600 余项,推动了 “产学研用” 深度融合。这些产业研究院依托高校的科研力量和人才优势,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为企业解决了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提升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尽管福建服饰企业在上半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些挑战不仅来自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高端化转型的压力,还包括成本压力与环保约束的趋紧。
全球经济放缓导致外需疲软,这给福建服饰企业的出口业务带来了巨大压力。2024 年,福建纺织服装出口额达到 219.1 亿美元,虽然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国际市场上,却面临着来自越南、孟加拉等国的激烈低价竞争。这些国家凭借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在中低端服饰市场上占据了一定的份额,导致部分中低端订单出现转移。一些原本在福建生产的服装订单,因为成本原因被转移到了越南等国家,这对福建服饰企业的出口业务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美国、欧盟等主要经济体频繁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这也给福建服饰企业的出口带来了诸多不便。2025 年上半年,涉及福建服饰的反倾销调查同比增加 30%,出口成本上升 10% - 15%。这些贸易壁垒的设置,使得福建服饰企业在出口过程中需要满足更高的技术标准和环保要求,增加了企业的检测费用、认证费用等成本,降低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高端运动服饰领域,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仍占据着中国市场 40% 的份额,福建品牌在材料研发、设计创意、品牌溢价能力上仍有较大差距。耐克和阿迪达斯拥有先进的材料研发技术和强大的设计团队,能够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和高性能的产品,同时通过品牌营销和市场推广,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获得较高的品牌溢价。相比之下,福建品牌在这些方面还存在不足,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设计水平有待提高,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相对较小。
传统男装面临快时尚品牌的冲击,部分企业库存周转天数超过 90 天,数字化供应链建设亟待提速。快时尚品牌以其快速的产品更新速度、时尚的设计和较低的价格,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而传统男装企业在产品更新速度和时尚感方面相对滞后,导致市场份额被快时尚品牌抢占。部分传统男装企业的库存管理和供应链协同效率低下,库存周转天数过长,占用了大量资金,影响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因此,加快数字化供应链建设,提高库存管理和供应链协同效率,是传统男装企业应对快时尚品牌冲击的关键。
棉花、化纤等原材料价格波动频繁,给福建服饰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带来了很大困难。2024 年上半年,聚酯切片价格上涨 25%,用工成本同比增加 8%。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得企业的采购成本大幅增加,如果企业不能及时将成本转嫁到产品价格上,就会导致利润空间被压缩。用工成本的上升也增加了企业的人力成本支出,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随着环保政策的持续收紧,印染企业的治污成本提升 20%,部分中小企业面临淘汰压力。印染行业是纺织服装产业中的高污染环节,环保政策的加强对印染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印染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环保设备的购置、升级和运行维护,以满足环保排放标准。这使得印染企业的治污成本大幅增加,对于一些规模较小、资金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来说,难以承受如此高昂的治污成本,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福建服饰产业正蓄势待发,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面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福建服饰企业将以创新为驱动,以绿色为底色,以品牌为引领,积极拓展市场空间,不断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努力书写福建服饰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和智能化已成为福建服饰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福建服饰企业将加速 5G、AI、工业互联网等先进的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终端零售等全产业链环节的深度应用,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
研发设计环节,借助 AI 设计系统,设计师能够快速生成多样化的设计方案,大幅缩短新品研发周期,提升产品的时尚感和创新性。安踏利用 AI 技术对消费者的时尚偏好、运动需求等数据进行分析,为设计师提供精准的设计灵感,使产品更贴合市场需求。特步的 AI 设计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的运动场景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生成独特的设计方案,满足消费者对运动装备的多元化需求。
生产制造环节,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生产流程的智能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安踏建成的全球首条运动鞋服智能工厂,采用自动化裁剪、缝纫、包装等设备,实现了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生产效率提升了 40%。361 度的智能工厂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及时调整生产工艺,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终端零售环节,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偏好,实现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七匹狼通过对线上线下销售数据的分析,了解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和需求,为消费者推送个性化的产品推荐和促销信息,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利郎则利用智能试衣镜等设备,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购物体验,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乐趣。
福建省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到 2025 年,实现规上企业智能化改造全覆盖,打造 10 个国家级智能工厂 / 车间。通过这些举措,福建服饰产业将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华丽转身,构建起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新质生产力。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绿色低碳已成为福建服饰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福建服饰企业将积极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加强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推动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
材料创新方面,加大对环保型、功能性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力度,如再生纤维材料、生物基纤维材料等。恒申集团研发的抗菌锦纶、永荣锦江的再生涤纶等功能性材料已广泛应用于高端服饰,这些材料不仅具有优异的性能,还具有环保、可降解等特点,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福建服饰企业还将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研发新型环保材料,推动材料创新和技术升级。
生产环节,推广节水节能技术,优化生产工艺,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印染企业将采用无水印染、低能耗染整等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和废水的排放。纺织企业将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品的能耗。全省纺织行业制定了明确的节能减排目标,到 2025 年,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 15%,绿色产品认证企业超 200 家,成为全国绿色纺织示范基地。
福建服饰企业还将加强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建立完善的回收体系,推动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与社区、企业合作,设立废旧纺织品回收点,鼓励消费者将废旧衣物进行回收。回收的废旧纺织品将经过分类、处理后,重新投入生产,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福建服饰产业走向世界的关键。福建服饰企业将支持龙头企业收购国际高端品牌、布局海外市场,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服饰品牌,提升福建服饰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安踏通过收购芬兰高端户外运动品牌亚玛芬体育,旗下拥有了始祖鸟、萨洛蒙等众多国际知名品牌,进一步拓展了高端市场份额。亚玛芬体育的先进技术和设计理念,为安踏的产品创新和品牌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特步则通过与国际知名设计师合作,推出具有国际水准的产品系列,提升品牌的时尚感和国际化形象。
依托 “一带一路” 倡议,福建服饰企业将加快在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的布局,建设海外仓 20 个以上,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海外仓集团(泉州)有限公司打造的泉州 - 俄罗斯物流专线,为泉州企业开拓俄罗斯市场提供了有力的物流支撑,实现了 “门到门” 服务和福建多地集货,运输网络覆盖俄罗斯所有城市。福建服饰企业还将积极拓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福建省制定了明确的品牌发展目标,到 2025 年,培育 3 - 5 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服饰品牌,出口额突破 300 亿美元。通过品牌高端化与全球化战略的实施,福建服饰产业将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实现从 “福建制造” 到 “福建创造” 的跨越。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场景化和细分赛道已成为福建服饰产业发展的新方向。福建服饰企业将深入挖掘消费者需求,针对不同的运动场景和消费群体,开发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运动品牌将深耕跑步、篮球、户外等细分场景,开发儿童运动、专业护具等新品类。特步儿童通过与清华大学、上海体育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打造儿童成长数据库,研发出适配中国儿童脚型的运动鞋,并根据不同年龄段的需求,推出针对性的产品系列。安踏儿童不断引入高科技元素,为儿童设计出最适合他们身体发育特点的专业运动装备,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运动需求。
传统服饰企业将瞄准商务休闲、国潮文创等赛道,通过跨界联名、设计师合作等方式,推出具有创新性和个性化的产品。七匹狼与知名设计师合作,推出具有时尚感和品质感的男装系列,满足年轻花了钱的人时尚和品质的追求。利郎通过与国潮品牌联名,推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服装产品,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通过场景化与细分赛道的开拓,福建服饰企业将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提高市场份额,预计到 2025 年,细分市场规模占比提升至 40%。这将为福建服饰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